米乐官方入口
进口品牌米乐官方入口值得信赖 专利发明--刻力封涂层
全国咨询热线:13411792640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标的自攻钉案例

共赢经济学货币理论

作者:米乐官方入口 来源:米6体育官网开户 时间:2024-02-16 11:35:38 点击:

  马克思关于货币的定义和货币流通需求规律的归纳适合于金属货币时代。但是现代货币体系是以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货币为基础。因此信用货币有着与金属货币不一样流通运行规律。共赢经济学认为信用货币时代货币运行规律有如下特点:一是货币的价值尺度具有很大伸缩性,所以要建立一个衡量货币购买力的标准价值尺度标准元来衡量货币价值;二是一个经济体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只会造成货币现实购买力变化,过量的货币发行只会造成通货膨胀;三是经济通缩型经济危机与货币发行无关,而是这一个国家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等制度缺乏公平正义。本节将从这四个方面研究信用货币的运行规律。

  货币作为财富的价值尺度与尺、天平等物理化学度量工具有显著地差别,纸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差别就更加大了。长度单位米是固定的,质量单位千克也是固定的,都不会跟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货币单位元现实购买力具有很大伸缩性,其尺度是一直在变化的。因此,为货币本身确定一个价值度量标准很重要。纸币本身所含劳动是很少,用纸币本身所含劳动价值量来衡量货币单位的价值显然不适合,纸币的价值只能用货币购买力衡量。为了更好体现纸币价值尺度的功能,社会应该建立一个标准元的概念,把标准元购买力固定下来,现实中纸币购买力与标准元作比较,从而确定现实中一元的购买力变化。现实元与标准元的价值比较,就比

  CPI这消费者价格指数更加直观,有了标准元这个概念,对过往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货币购买力变化也能够一目了然。CPI一般只能反映前后两年货币购买力变动情况,对过去某一年货币购买力很难搞清楚。

  第一步选用适合衡量标准元购买力的商品和服务。适合衡量标准元的商品应该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必须是人们长期需要商品,二是商品品质衡量准则很好衡量,三是商品的价值采集格外的简单。根据适合衡量标准元的商品的特点,我们大家可以从满足大家吃穿住行需求的商品寻找,在每一类商品选择三种人们需求量最大,品质衡量准则最好衡量,价格最好采集的商品。吃的商品就是大米、面粉和猪肉,穿的商品就是棉花、羊毛和蚕丝,住的商品就是城市商品房、城市房租、农村建房,行的商品和服务包括公交车运输、出租车运输、货物运输。

  第二步选定适合衡量标准元购买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采集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200个左右检测站,每个监测站选择10个左右价格采集点。监测站选择办法是每个省会城市选择一个,每个省在其市级城市中选择两个城市检测站,再在其县级城市中选择4个农村监测站,农村监测站的价格采集点必须有5个选择在乡镇。

  第三步就是计算现实元的购买力。检测总站每天收集全国所有检测站的价格采集情况,通过汇总平均处理,就计算出现实元的购买力。可以某一天现实元的购买力确定标准元购买力,也可以一段时间现实元的平均购买力确定标准元的购买力。以每标准元能买衡量标准元商品

  12种商品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样标准元的购买力就固定下来了。以后就应该通过发布现实元和标准元比价确定现实元的真实购买力了。

  从费雪方程、剑桥公式、到凯恩斯、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都把货币需求定律当成了货币运行规律,他们都认为就算货币需求量很重要,甚至认为货币供应量与需求量不相吻合是造成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这些货币理论给我们一种约定俗成误导,就是好像信用货币购买力跟金属货币一样其价值基本稳定,而实际上纸币的现实购买力伸缩性非常大,在货币数量固定的情况下,货币能够最终靠其购买力的变化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一个经济体名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并不必然相关。下面就通过通缩型经济危机和滞胀经济危机的研究归纳纸币供求规律。

  因为货币购买力存在较强伸缩性,加上经济增长也是相对稳定,一般来说以不变价计算

  GDP不会超过10%。因此,关于货币对经济影响,货币需求量并不重要,货币供应量才是最重要的。市场货币总供应量由三个大的因素决定:一是基础货币发行量,二是货币乘数,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基础货币发行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央投放到市场纸币的总量,包括历年累计纸币投放量和当年纸币投放量。每年新投放货币的本质就是政府向国民隐形的征税。决定基础货币发行数量因素主要就是国家经济决策部门主观意志和现行经济政策约束。比如:按计划增加货币投放就是主观意志,外汇储备增加就导致中国基础货币导致货币增发就是受中国外汇储备政策造成的被动增发。现在主流货币理论认为人民银行可以作为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手段调控市场货币流通总量。比如:再贷款、再贴现、买卖债券。但是这种市场手段控制不会从根本上造成货币总量增加,最终反而会造成货币流量的减少,因为,再贷款、再贴现、买卖债券人民银行都有利息收入的。

  现在货币理论一般认为影响货币乘数效应的因素包括法定存款准备比率、超额准备比率、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等。存款准备比率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流通总量的重要工具,但是实际上在中国其作用是微乎其微,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在

  50%左右,存款准备比率就是一下子从15%提到30%,或者15%下降到0,中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就是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没有价值的。而超额准备比率受制于商业银行自身制度规定,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受制于个人和企事业单位习惯、收入分配现状以及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因此,货币乘数效应受制于市场,受制于银行、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的决策。在中国政府提高货币乘数效应方法只能改革中国现有金融制度,打破垄断和放弃行政干预。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因素,一类是心理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财务及结算制度、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状态等。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就越高,产业专业分工就越细、经济单位数量就越多,金融市场就越发达,货币流通速度就越快。但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是确定的,不会成为货币流通速度异常原因。经济财务及结算制度属于长期稳定制度,财务及结算制度制定发布后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也是确定的,新制度运行一段时间后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就稳定下来了。只有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状态变化是多向,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共赢经济学货币理论认为在各个经济因素中只有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状态的变化是造成对货币流通速度异常变化最重要的原因。

  心理因素包括人们的支付习惯、消费心理、价值观念,以及对通货膨胀率、利率、经济景气等变动的预期,以及对政府的重大政策变化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预期等。人们的支付习惯、消费心理、价值观念是受一个民族传统影响,世界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各不相同,这只能反映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货币流通速度,不是影响经济波动的原因。政治因素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因此,共赢经济学货币理论认为人们对政府的重大经济政策变化和通货膨胀率、经济景气等变动的预期以及对政府的重大政策变化的预期等心理因素是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发行量过大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根据价格上涨的程度可以分为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三类。一般认为价格上涨幅度在

  10%以内为低通货膨胀;总价格水平以每年10%以上,100%以内比率上涨为急剧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人们对货币完全失去了信心的通货膨胀为恶性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造的原因主要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大规模的战争以及基础货币发行过多等三个原因。自然灾害和战争不属于经济学研究范围,从经济学角度讲通货膨胀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基础货币发行过多。以往各个经济学者归纳的成本推动、需求拉动其实只看到了通货膨胀的表象,没有抓到通货膨胀的根源。

  以往经济学理论认为造成通货膨胀原因有需求过大拉动、成本过高推动、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原因。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就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货物”。市场上为什么会出现过多的货币呢?就是因为政府发行了过多的基础货币,因为人们收入都是依靠出卖劳务和产品获得,从这个角度讲需求不可能超过供给,新增需求就是只有一种解释就是政府增加了基础货币发行。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的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工资是劳资双方协商结果,一个企业的利润没有显著上涨,工资上涨时不可能的。利润上涨如果是生产效率提高是不会造成价格上涨,只会造成价格下降。就是这里工资上涨时一种与效率没有关系上涨,只能是商品价格上涨,商品价格上涨,根据供求定律就是需求大于了供给。成本推动型膨胀的本质就是需求拉动型膨胀。

  结构型通胀指收入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适应和错位引起的通胀。发生的原因:高成长性部门和行业因种种限制,不能获得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和工资水平上升,而夕阳行业和衰退行业尽管资源和人力过剩,收入不仅不会下降,反而因攀比效应而上升,工资成本推动物价上涨;劳动生产效率高的部门,高速增长,带动工资上升,其他各部门向高增长部门看齐,使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通胀;劳动力市场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的互不适应,工资水平只能上不能下,使“失业与空位”并存,最终导致通胀。结构型通胀发生的原因显然是属于计划经济体才会存在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当高成长性部门和行业资源价格和工资水平上升时,其他部门和行业的资源和人力就会进入高成长性部门和行业,就会增加这个行业资源和人力的供给,导致这个行业收入水平下降,其他行业资源和人力供给会减少,从而导致其他行业工资水平上涨,最终各个行业平均收入水平略有提高,但是这个时候整个社会的供给也会提高。但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回出现通货膨胀,因为计划经济条件下,夕阳行业和衰退行业的高工资只有政府给予补贴才能维持。实际上也是政府提供了更多货币。

  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

  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这种预期造成通货膨胀惯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通货膨胀也是货币发行量超出程度为限。如果通货膨胀超过了货币超发,就会成为通货紧缩的前奏。

  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般就是因为新增发行基础货币过多引起的市场货币供应总量增加引起的。低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对货币还比较信任,不会因为通胀预期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但是在市场利润普遍上涨情况下,回促进市场投资热情,会提高市场货币乘数,导致市场货币供应总量增长会大于基础货币增加比例,但是投资增加又会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增加反过来又控制物价上涨。一般来说基础货币发行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低通货膨胀过后通货紧缩就会来临。急剧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对货币币值稳定已经没有信心了,从而引起抢购风暴,导致货币流通速度成倍增长,引起市场货币供应总量成倍增长。急剧通货膨胀发生后,如果不停止新增基础货币供应,不对市场价格进行管制,那么急剧通货膨胀就会发展到恶性通货膨胀,最后只能是货币货币改革结束。民国时期法币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很好通货膨胀的例子。据统计,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国民政府崩溃(

  1937-1949)的十二年间,纸币发行量累计增加了1400多亿倍,致使同期物价上涨了85000多亿倍,达到古今中外罕见的程度。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以100元购买力为例,在1937年可买2头牛,1938年为1头牛,1939年为1头猪,1941年为1袋面粉,1943年为1只鸡,1945年为1条鱼,1946年为2个鸡蛋,1947年为1个煤球,1948年8月货币改革时为3粒大米。

  俄罗斯在90年代初通货膨胀率高达2500%以上。许多老年人辛辛苦苦存上一万卢布,满以为可以靠它渡过晚年,通货膨胀把他们几乎剥夺得一无所有。在莫斯科街头有一幅漫画,排队的顾客对着一位正在切香肠的胖胖的女售货员大叫:

  “快一点,快一点!”她切的第一片标价为1000卢布,第二片2000卢布,第三片3000卢布。当时俄罗斯政府通过发行钞票应对财政危机,发行了过多货币让俄罗斯人民对卢布完全丧失了信心。

  综上所述,低通货膨胀发生原因就是基础货币发行偏多造成,急剧通货膨胀是货币发行过多,人们心理预期推泼助澜的结果。所以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基础货币发行过多造成的。

  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并且通常都会伴随经济衰退。没有经济衰退也就没有物价持续下降了。什么原因导致通货紧缩呢?通货膨胀是货币发行过多造成的,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货币发行过少造成的吗?但实际上通货紧缩与货币发行多少无关,是由于经济制度缺陷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造成。下面就对通货紧缩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因为通货紧缩发生前后,市场基础货币数量没有减少,通货紧缩后比通货紧缩前基础货币量还要多一些。当然货币紧缩时,市场货币供应总量是减少的,这种减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人们对银行失去信心,多拿现金,减少了存款比例,银行存款减少,导致货币乘数减少。二是人们都愿意货币,减少交易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变慢。

  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企业亏损又使银行形成大量坏账和大量不良资产,银行大量坏账又导致银行利润下降,甚至亏损。银行一亏损,客户又挤兑,客户挤兑有导致市场货币现金比例提高,同时没有被挤兑的银行也自然会“惜贷”和“慎贷”,又导致银行存贷比上升。现金比例提高和存贷比上升都会造成货币乘数减少,导致市场货币总供应量减少。这样通货紧缩就产生了,通货紧缩的出现,又会使企业利润减少,生产停滞,失业增加。而失业的增加,会使人们的情绪低落,产生悲观心理,对经济和生活丧失信心,更愿持有较多的货币,居民和企业的这种行为将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在货币乘数减少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情况下,通货紧缩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则必然出现企业大量破产,银行倒闭的危机。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呢?共赢经济学理论认为社会贫富悬殊过大造成了消费不足,储蓄过多,投资相对过剩。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就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消费,二是投资,投资是为了消费。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由此可以得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用于消费的收入的比例就会下降。在社会总收入一定情况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总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就越小。这里例举一个简单例子说明:假设社会总收入是

  10万,一共有两个人,每个人收入都是5万元时,消费收入比是50%,当一个人收入每增加1万元,消费收入比就下降10个百分点,每减少1万元,就增加10个百分点。收入平均分配时,社会总消费收入比就是50%。当一个人收入是4万元,另一个收入是6万元时,社会总消费收入比就是(4×60%+6×40%)÷10=48%。

  既然是贫富悬殊造成了消费不足,那么贫富悬殊到一个什么程度才是造成消费不足引起通货紧缩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导致导致通货紧缩贫富悬殊呢?贫富悬殊到达一个什么样程度会发生通货紧缩,是没有绝对数字标准。因为每个人是有差异的,有着不同消费储蓄习惯,所以只能给出一个定性分析。共赢经济学认为只有公平正义经济制度下,市场竞争导致收入分配差距不会导致通货紧缩,只有不公平经济制度下,占据强势地位企业或个人剥削其他人造成贫富悬殊才会造成通货紧缩。这里剥削与资本和劳动者无关,只与其是否占据强势地位与他人形成不平等竞争有关。

  前面分析了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基础货币发行过多造成的,但是通货紧缩与基础货币发行无,而是缺乏公平正义经济制度引发。因此,治理通货膨胀能够最终靠控制基础货币发行量达到目的,用增加基础货币发行量办法治理通货紧缩,就只能导致通货膨胀,同时经济继续衰退。治理通货紧缩只能找出关于经济的不公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经济制度缺陷,再修改完善这些制度规定。

  经济制度缺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现代经济体制确立以来,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学研究者首先发现了导致市场垄断经济制度缺陷,后来又发现了导致负外部性控制不力的制度缺陷,随着公有制越来越普遍,所有者缺位的制度缺陷也表现出来了。市场垄断、负外部性、所有者缺位等属于微观经济制度设计缺陷,这三类缺陷分别造成相关企业对消费者、社会公众、所有者的剥削和抢劫,形成了严重分配不公,并导致不合理贫富悬殊。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就是既利用国家法律对金融垄断保护抢劫客户,又利用信息不对称造成所有者抢劫所有者的典型。由于凯恩斯、费里德曼等经济学者对经济危机原因错误认识形成一套错误宏观经济学理论,让官僚集团有可剩之机,他们借机利用手中权力操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形成对国民抢劫和剥削。

  基于共赢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共赢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建议如下:在货币政策方面,政府不管货币基数是多少,只需要控制新增基础货币发行量,政府每年以一个小于

  10%固定增速新发行基础货币,新增发基础货币扣除成本后,纳入政府财政收入。政府对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全部放开,由市场自由调控。建立基于财政收入的外汇存底制度,政府只能用财政收入储备购买外汇,政府外汇只用于政府部门应急进口采购,普通政府进口采购和企业用汇通过市场交易。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实行收支平衡财政政策,政府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的修改对税种结构和支出结构调整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创立了共赢经济学理论,国研网、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领导决策参考网、中国改革网、社科网、光明网、求是理论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论坛网等中央级权威专业网站发表转载文章50多篇,共识网、中国改革论坛网等50多篇,华声论…